作者:纳德拉纳德拉出生于印度的海得拉巴,现居美国华盛顿的贝尔维尤。他持有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以及计算机科学与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业余时间,纳德拉喜欢读诗和追踪板球动态。
1992年加入微软,曾先后领导过微软企业部门和消费业务部门,亲手打造了全世界受欢迎的搜索引擎必应等明星产品。
微软CEO,自2014年上任以来,带领微软积极转型,三年时间使微软市值翻番,增加3000亿美元,达到17年以来的高点。
任何组织和个人,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都需要自我刷新
实现自我刷新的三个步骤:
l 拥抱同理心
l 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
l 建立成长型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微软,曾经错失了一系列的创新机会。但是在智能时代,这家科技公司上演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大象跳舞”。
2017年,微软的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在科技公司中仅次于苹果和谷歌,高于亚马逊和脸谱网。除了传统上微软一直占有竞争优势的软件领域,在云计算Azure、人工智能等领域,微软也获得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收购领英LinkedIn,微软还进入社交网络领域。
自萨提亚·纳德拉2014年接任首席执行官以来,微软的市值翻番,超过了互联网泡沫以来的高点。《刷新》全景回顾了萨提亚的变革路径,如在硬件Surface电脑上的投入,在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三大领域的战略布局等。
三个原则:
l 不遗余力进行竞争,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感到胆怯时要充满激情
l 要把团队放在优于个人数据和个人认同的位置上
l 领导者首先要做——激发所带领团队中成员的信心
无论面对什么我们都要充满激情。2008年微软的PC出货量和财务增长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史蒂夫·鲍尔默希望纳德拉担任工程部门负责人,带领开发在线搜索和广告业务,就是后来的必应(Bing),也是微软最早开展的云业务之一。微软的搜索业务起步太晚,一时还没有推出可与谷歌相竞争的产品。
于是纳德拉踏上征程,同Facebook、亚马逊、雅虎和苹果等公司的高管会面,推介新打造的搜索引擎,也希望从对手那里学习是如何设计新潮产品。在消费体验方面,纳德拉发现关键在于微软需要保持速度、灵活性和竞赛精神,需要设定和不断实现短期目标,以一种更现代的快节奏交付代码。
团队至上——微软在扩大搜索市场时,鲍尔默希望聘请陆奇博士担任其所有在线服务的负责人,他是雅虎高管,是整个硅谷极力招揽的人才。陆奇也将会是纳德拉的上司,在某种意义上,这会阻碍他的晋升。但在和鲍尔默、沈向洋(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业务的负责人)一起去拜访陆奇,交谈了一个下午后,纳德拉知道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微软也会得益。所以,他毫不犹疑地支持聘请陆奇。
激发团队信心——纳德拉很清楚微软的前行方向,但他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任务是激发STB领导者的自豪感与渴望,与必应一起前行。
第一步,纳德拉向即将领导的团队学习系统知识,并希望能够赢得他们的尊重。
第二步,建立起可有效发挥其领导力的共享环境。领导意味着做选择,然后将团队团结在这些选择周围。而通过命令达成的共识并不是真正的共识。任何机构建设都源于清晰的、既能自上而下也能自下而上推动进步的愿景与文化。他决定不带“必应”的旧团队过去,来自内部、来自核心的转型很重要,这也是唯一能确保变革可持续的方式。
建立刷新变革的文化,首先要从个人的认识和对团队的认可开始,个人的认识首先需要个体的自我提升,包括技能、知识和认知,其中认知的提高最难;其次需要在与他人协作中得到升华,在新的领域和新的对比中我们才能认清一些被个人思想局限的观点。团队的认可比较宽泛,其中包括个人对团队的选择,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团队的文化建设及提供个人培训的机会等。
在稳定的团队架构基础上,再对人的价值观、习惯直至内在气质进行提高,使得团队和个人在意识和判断上都达到相当的高度,从而建立起积极高效的行为机制,达到公司与员工都能走在行业甚至社会的“前排”,这样的企业想不健康发展都难。
我们处在无所不变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期望与焦虑,我们或者已太久处于自我满足的思维束缚中“原地踏步”,但这也是个充满洪荒猛兽的丛林时代,我能做的或者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要用鹰的眼睛站在桅杆上注视远方,然后自我驱动,拥抱变化,不断“刷新”自我,挖掘自我,向内而生,奔向更远方!
刷新自我,向内而生——于轻喜而言,我们战略和布局始终是领先行业的,也是拥抱创新不断刷新的;在领先的战略布局之下,在大环境之下,我们要自力更生,不抱怨,不躺平,积极改变自我,向内探索——挖掘、挖透积累数据客户资源;变革组织,梳理流程,科学管理;挖掘品牌价值,挖掘人员潜能动力,从而实现降本增效,逆势突破,不断刷新自我!
于个人而言,我们要不遗余力进行竞争,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感到胆怯时要充满激情;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建立成长型思维;自我迭代,拥抱变化;自我驱动,发掘自我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